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路径选择(作者:薛海)

2015-08-03 20:07发布人: 伊老师
字体:【    】 打印
 
摘  要:高校思政课特殊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教学团队建设对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及其思政课管理部门应从合理设置团队目标和任务、科学设计团队的组成结构、建立团队内部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团队外部良好的支持环境、建设团队互信和谐文化、建立团队导向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被忽视,因此加速思政课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疑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如何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为平台来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对高校师资管理部门、理论工作者以及思政课教师个人而言,都是一个亟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是一种服务公众的形态,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需要具有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教师是研究者,教师的职业专长既凝聚了他们在各自学科教学环境中经过接连不断的教学决策、实践、反思、探索磨练中形成的智慧,又展现了不同认知角度下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教师的职业发展侧重于组织教学或管理教学的技能,带有累进的经验成长的倾向。教师专业发展又可称为职业发展或教师培训,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为满足学生需求、适应社会进步提供相应专业化教育服务的自主成长与自我完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和情感的发展。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转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思政课教学涉及到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和管理学等必不可少的条件性知识,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规律。思政课教师不仅是从业者,而且也应该是研究者。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教师应该具有马克思主义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其二教师应当具备发展的意识、开放的态度,对思政教学目的、教学规律和课程原理等有着深刻的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加深对思政课教学规律的认识,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并对思政课教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概言之,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实质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怀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追求生活世界、课程视野、课堂活动的和谐统一,并力求成为一名优秀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教学团队在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团队是指具有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共同负责的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而形成的正式群体,具有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等特征。当今社会包括教育教学在内的任何领域取得的重大发展和突破,都不是仅靠个人的力量所能成就的,而是得益于集体和团队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以及蕴含在合作过程中的智慧和力量。就高校特点和发展要求而言,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任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当代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和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呼吁教师集体的紧密合作,由不同学术背景与心智模式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能够做到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对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树立自主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自已才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真正主体。外部的环境和支持条件只有激发起教师的动机和兴趣,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时,才能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和实践,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政课教学团队创造了一种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所提供的心理和技术支持,有利于激发思政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信心、热情与勇气。此外,教学团队还可以使思政课教师摆脱孤军奋战带来的孤独感,通过教师之间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合作,能使教师个人体验到被他人接纳、肯定的团队归属感、社会支持感以及交流沟通的畅快感,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情感动力。[2]
(二)有助于搭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沟通平台
    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个教师个体不断反思、内在专业性不断提高的过程。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群体组织的影响和推动,教师的自我反思需要有良好的对话环境。教学团队作为一种教学基本组织的创新形式,团队中的每个人既是学习者,又是助学者,他们需要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相互学习和借鉴,容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容易得到相互的支持和帮助,而这种和谐氛围的营造恰恰是教师个体或群体获得良好发展的必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学团队以思政课课程建设为载体,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相互评价等形式来交流思想、切磋经验,因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和合作机制,帮助思政课教师逐步形成教学技能、教育智慧和师德修养。
(三)有助于拓展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教学实践过程也千变万化,由此形成了带有自己鲜明个性特征的知识结构、信念体系、思维方式,即使是同一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每个教师的教学经历又是有限的,从而获得得教育资源也是稀缺的,加之教师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不少教师的教学资源系统都是一个相对封闭且长期处于自身既有经验重复性运转的状态,从而使教师群体内部所拥有的学习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拓展。[3]借助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协作机制,通过成员间教学经历的交流与共享,教师之间容易构成一种彼此信任、平等开放的互动关系,使得教师之间的对话、讨论不仅成为教师获得教育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而且不同教师的学识、经验、教学风格、教学态度还彼此推动着教师教学艺术和创造力的发展,从而使教师之间互为学习资源。而且,由于每一位思政课教师主体的知识总是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因而教学团队就能为教师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新鲜的学习资源。
 
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一)合理设置团队目标和任务
    科学合理的目标具有明确方向、凝聚力量、规范行为、提供动力的作用。确立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旨在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以此为前提,高校师资管理部门和思政课教学团队自身要从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师专业能力实际状况出发,灵活机动地设置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目标。团队的主要任务应紧扣思政课课程建设这一主线,围绕团队目标的实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材建设。
(二)科学设计团队的组成结构
    搭建教学团队的组成结构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要遴选合适的团队带头人。教学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是高效团队建设的前提和关键。要引入竞争机制,切实把长期坚持在思政课教学第一线,具有很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造诣,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合作精神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同团队成员沟通,能够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的人选拔到这一岗位上来。二要配置好团队成员。配置好团队成员是培育高素质教学团队的基础。团队成员必须热爱思政课教学事业、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乐于奉献、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善于聆听、反馈、调节冲突。同时,还要注意团队成员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三要落实好各成员分工和发展方向。落实好各成员分工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重要保证。要对团队建设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依据各成员的教学特长、个性特征和个人偏好,科学地进行分工,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积极引导各成员规划未来的主攻方向,搞好职业生涯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坦诚交流,化解冲突,形成共识,密切合作,实现团队和成员的共同成长。
(三)建立团队内部有效的运行机制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自治型组织,思政课教学团队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要制订明确的活动章程或条例,如明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以及团队协作的方式、沟通途径和处理矛盾的原则等。完善团队的运作机制,如带头人责任制,内部的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制度,教学和教改问题的定期学习、研讨制度,重大问题的民主协商制度,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团队自我评价制度等一系列制度。[4]要使团队的运行做到有章可循,在团队内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形成团队外部良好的支持环境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是团队有效运行的保障。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需要协同配合,共同创造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团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一是抓好舆论环境建设,在校园内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二是要给团队提供完成工作所必需的人、财、物资源,如全面落实思政课建设生均标准、设立思政课教学团队专项建设经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教学仪器优先购置等;三是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团队的性质和任务,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保证发挥每个队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团队的目标。
(五)建设团队互信和谐文化
    教学团队能否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协同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团队是否拥有互信和谐的文化氛围。要树立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和谐理念,培养成员合作精神,大力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团队内部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感情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要树立严谨治学、积极向上的学风,克服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要营造平等、宽松、开放的文化氛围,强调团队成员在学术地位上的平等性,在团队内部开展民主自由讨论,鼓励各种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重视成员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
(六)建立团队导向的评价体系
    与传统的个人绩效评价不同,团队导向的评价体系是个人业绩与团队长期价值的绩效评价相结合,引导成员追求团队产出最大化。在思政课教学团队评价实际操作中,除了根据教师个人的教学业绩进行考评和奖励之外,还应该对教学团队及其负责人实施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适合于团队发展的成果分享机制,吸引鼓励教师共同致力于团队建设。考核应分层次进行,即团队成员的考核由团队负责人实施(这也是授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团队负责人的考核由学校和思政课管理单位实施,将团队整体工作绩效纳入到团队负责人考核指标体系之中,以强化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领导与责任意识。实行淘汰机制,总体考核优秀的,继续予以扶持,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和成员除物质上给予奖励外,要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和晋级晋升中给予优先考虑。[5]
参考文献:
[1] 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教研究,2007(5):29-31.
[2] 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29.
[3] 李昌新,刘国瑜.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6):49-51.
[4] 刘昌安,温勤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4):31-33.
[5] 支希哲,罗向阳.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学团队建设[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9(4):86.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教学团队建设为视角”(SK2012B373);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14JXTD02)。      
转引自《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