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紧密型职教集团路径研究(作者:孙驰 管舒)

2015-08-03 20:34发布人: 伊老师
字体:【    】 打印
 
摘  要:2014年,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阜阳市中职学校和部分知名企业参与的阜阳职教联盟成立,标志着阜阳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职教联盟尚未形成规范化运行体系,成员单位间未形成紧密合作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概况,总结阜阳职教联盟的成效与不足,试提出建设紧密型职教集团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阜阳职教联盟;紧密型职教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为加速发展,在场地、设备、师资、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依靠集群优势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实现职教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趋势和有效举措。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由来与发展
 
    国外的职业教育起源于英国,在20世纪60、7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1973年,美国成立了国内首个职教集团——阿波罗职业教育集团,随后,集团化办学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尽管并没有提出“集团化办学”的概念,但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上已经逐渐呈现出集团化特征。20世纪80、90年代,国外集团化办学进入成熟期,逐渐形成政府主导、院校主导和行业企业主导三种形式,并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模式。德国“双元制”办学,由国家立法支持,学校和企业合作育人,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校学习理论,其余时间在企业实训。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学院”,学生与雇主签订培训合同,完成在校学业、企业见习和培训机构培训。此外还有印度的NIIT集团、英国的城市技术学院、德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等,都是发展完善、特色鲜明的职教集团。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始于20世纪80、90年代。1992年北京成立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开创了国内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先例。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的文件,大力支持集团化办学。在政策保障支持下,我国职教集团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职教联盟700多个,覆盖1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院校、90%以上的高职院校。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河南模式”,城乡结合、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和台湾地区的“区域产学合作中心模式”都是较为成熟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效。2006年,我省召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座谈会,省教育厅出台《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建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教办[2006]5号),开启了安徽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序幕。全省首批4个职教集团分别由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安徽化工学校、安徽高医专和安徽经济技术学校牵头组建,共涉及汽车、化工、卫生和经济技术4个大类。如今我省的职教集团已发展到20多个,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以公办中高职学校为龙头,企业和协会共同参与的运行局面。
    2014年,为贯彻国家和我省相关职教政策文件精神,优化整合阜阳市职教资源,针对我市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办学规模小、层次低,重复建设、质量不高,专业趋同、特色不鲜明,招生就业面临双重困难的现状,在市政府统筹指导、市教育局协调下,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阜阳市21家高职院校、县级职教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师范职业学校,县、市行业协会和17家骨干企业为主体的阜阳职教联盟成立。
 
二、阜阳职教联盟的办学成效
 
    阜阳职教联盟成立后,加盟院校依托统一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打破部门之间、城乡之间、校企之间的界限,行业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形成阜阳职教合力。
建立中高职和企业三方交流沟通机制。先后多次召开中高职及企业三方共育人才专题研讨会、“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工作座谈会、校企合作推进会等一系列深化合作的专门会议。参会的成员单位就新形势下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共同拟定职教联盟模式下中高职衔接的企业订单班实施方案,积极搭建校际、校企对接的立交桥。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中高职专业对接和人才共育。作为龙头单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与阜阳工业经济学校、阜南柴集职高、阜南二职高等中职学校进行相关专业对接,共同制订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推进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等方面的衔接。承担阜阳市中职学校多个专业教师培训100余人次,培训实习实训指导教师50多人,接收学生实习实训6000人次,下派多名专业骨干教师赴中职学校支教,累计时长1200学时。联合申报省级中高职对接实践教学基地。阜阳卫校自2013年9月整体并入阜职院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摸索,两校在医护类中高职教育上紧密对接,实现办学模式新突破。
(三)搭建工学结合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以职教联盟为平台,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项目4个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口,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 形成支撑有力的合作新载体。建立教师驻企工作站制度和校内企业工作站制度。在成员单位建立多个教师驻企工作站,设立校内企业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学校与合作企业的人才、设备、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为学生搭建实训与就业对接平台。建立健全校企人员互聘机制。聘任成员单位的100多位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人员互聘,进一步强化校企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本地大中型企业构建双向对接体系,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联合设立“华润雪花啤酒班”、物流定向班等。引企入校,利用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骨干建设重点专业(专业群)的优势与企业共建华润雪花啤酒车间、金种子白酒车间等“校中厂”。在成员企业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和教学车间。进一步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采用小学期、分段式、带薪实习等新型实践实习方式,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四)以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职教联盟社会服务能力。2012年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项目获批立项。三年建设期内,学院围绕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开展了大量工作。成立阜阳市酿酒工业研究会,与企业共建省级酿酒工程技术实践教育中心、阜阳市数控机床服务中心、机电服务中心、种苗生产示范中心等4个以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机构。校企合作科研开发,联合申报横向课题,通过多种渠道把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向联盟成员单位推广,共享专业建设成果。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职教联盟成立以来,阜职院培训中心年培训各级各类工种上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站新增设备70台套,鉴定面积增加值1000平米。
 
三、阜阳职教联盟亟待解决的问题
 
    阜阳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结构较为松散,尚未形成规范化的运行体系,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统筹处理,重点突破。
(一)政府主导仍需发力。由于我市职教联盟属于非法人社会团体,对联盟内成员没有法律约束力,完全依靠成员自觉自愿推进集团化办学很难实现,因此政府的引导激励十分必要。政府应尽快出台和健全相关政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明确对于集团化办学的具体途径、监督保障、优惠措施等方面的具体意见,形成有效监管体系,以强力助推我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进程。
(二)联盟组织结构松散。联盟内部各成员间责、权、利尚不够明确,成员单位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人、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统筹调配存在一定难度,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能力不足,成员单位间依然存在资源重复使用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了联盟集团化运作优势的体现。成员学校专业设置门类多样,学校与行业企业很难做到工学紧密对接,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显著的经济利益,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也成为限制集团化办学的瓶颈。
(三)联盟自身特色不鲜明。早在上世纪,国外职教集团在办学实践中就注重突出集团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我国各地的职业教育集团也开始走特色化道路。在办学目标上,黑龙江省农垦职教集团、长春市机电职教集团、成都市机械制造职教集团等,都有一个明确的内涵建设目标。在办学模式上,河南省职教集团“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模式,天津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等,都是较为成熟的特色化模式。我市职教联盟的成员尽管包括本市及周边县市区的高职、中职院校、行业和多家大中型企业,社会服务、生产经营的范围较广,但特色不够鲜明,功能性不突出,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在全国众多的职教集团中很难做到脱颖而出。
 (四)面临生源减少危机。由于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普通高校扩招,职业院校生源数量普遍呈下滑趋势,导致招生形势日趋严峻。联盟内职业院校招生分数线不断下调,优质生源短缺,中职学校生源数量严重不足,招生大战愈演愈烈,面临生存困境。如何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生源,留住本土化优质人才,也是亟需认真应对的问题。
 
四、建设紧密型职教集团的路径探析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的第三条、第四条规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以及其他成员单位组建而成。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也可以成为企业集团成员”。笔者试将紧密型职教集团定义为: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参照《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成立的由政府主导,职业学校、相关行业企业参与,以资本和专业为维系纽带,以职教联盟章程为规范,具有规模化、集群化运作体系,能够实现优质互补、资源共享的成员单位集合体。鉴于阜阳职教联盟存在的问题,建设紧密型职教集团已势在必行。针对具体的建设途径,笔者试提出几点思考:
(一)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统筹管理、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职教联盟的支持力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明确集团化办学的目标,对职教联盟的性质、运行权限等做出规定,完善联盟运行机制,逐步将校、行、企合作法律化、制度化。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调研和信息采集,提出我市行业、企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预测。通过合作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健全我市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优惠政策、财政补贴、专项拨款、税务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设立独立有效的监督机构,加强对联盟成员的支持、引导、监管,促进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
(二)发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办学优势,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形成联盟自身办学特色。以骨干院校建设契机,发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龙头作用,针对集团内成员学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组建由职业教育专家、行业领导、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共同组成的农林牧渔、加工制造、交通运输、轻纺食品、信息技术、医药卫生、休闲保健、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学前教育、体育健身等专业合作委员会。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分析企业专业需求的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技能培养与考试方式等方面的对接。推动“横向衔接,纵向贯通”育人体系建设,搭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实施中高职分段贯通联合培养机制,开展“3+2”、“2+3”等复合式、分段式培养试点,开展中职毕业生在职学习高职学分制课程试点,为在职学习提供灵活畅通的渠道。中高职院校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和教学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畅通校企合作的渠道,强化“订单式培养”、“招生即招工模式”,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按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岗位(群)核心课程,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突出实战和应用。完善技能大赛制度,全面提高学生和学员的职业能力。构建“质量评价共同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学生技能“双元考评”制度,实现学生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的“零距离”对接。
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拓宽思路建立机制,不断创新招生模式。做好中高职院校一体化招生,继续稳定普高招生规模,适度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规模,积极开展对口招生工作,拓宽五年制招生形式,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和其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以自主招生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知识+技能”、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招生考试办法。逐步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提高高职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学校主动联系企业,建立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
(三)加强集团化办学实效性,强化联盟内部的利益纽带,实现校、行、企“三方”共赢。定期举办职教发展研讨会,分享推广改革经验。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增强办学活力。有选择地在各县区重点盟员学校设置分校,把联盟变成实体,加强集团化办学实效性。校、行、企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把实习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尝试与跨国企业、境外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借鉴国外优质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向境外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强化集团内部的利益纽带,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教联盟建设。加大校企互聘教师力度,合理配置联盟内生源与就业、实训岗位,优先录用联盟成员单位优秀毕业生,实现成员单位师资力量、优质生源、社会培训、考核鉴定、基础设施、图书资源、联盟网站等人力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四)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强化联盟办学的地域特色。阜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较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起步晚。要认真分析市情,学习卓有成效的职教集团办学经验,加强内涵建设,通过质量和效益推动办学规模扩大。
    职教联盟应根据阜阳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找准与地方经济的对接点,紧扣区域主导产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阜阳是人力资源大市,要充分运用好本地人力资源的优势,培养、留住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阜阳转移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由于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普遍技能水平不高,职教联盟应加强专业建设,发挥中高职院校专业特长,加大对从业人员社会培训力度,改变以往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针对不同文化水平从业人员的短期培训。丰富培训种类,创新培训形式,探索“菜单式培训”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由学员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加大农村职教和初等教育的发展力度,推行城乡的校际、校企对接,派驻专业技术人才进村,加强村级技术人员培养。我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棉、油、肉的生产基地,粮食、肉类产量居全省第一。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职业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推进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我市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要道,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铁路枢纽,当前全市新型工业化转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商贸、物流业迅速发展,煤电煤化工业“五矿四电一基地”建设加紧推进。要大力发展对接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商贸、物流、服务业等相关专业建设,对现有专业进行优化组合和按需调整,不断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做到贴近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通过多种渠道、措施,积极推进紧密型职教集团的建设进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安徽省职教集团建设与发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2] 甘光生,张俊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政策保障作用探析--基于安徽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4).
[3] 鲁雁飞,张文,刘信波.国内外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
 
    本文系阜阳市社科规划课题(FSK2014027)阶段性成果。
转引自《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浏览次数: